来源: yun 2019-01-02
阅读数:1742

游泳池的全部循环水量,经设在池底的给水口或给水槽送入游泳池内,池水回水经池壁溢流堰溢流入设在紧邻池壁外侧的溢流回水槽,游泳池水处理设备的溢流回水是通过设在槽底的溢流回水口,汇入回水管,重力流入均衡水池,循环水泵从均衡池吸水送入过滤器去除
回水口的杂质,降低回水的浑浊度,并对滤后循环水进行加热,水质平衡和消毒等处理后,再由池底给水口或给水槽送回游泳池继续使用的一种水流组织方式。这种循环有如下特点:
1、能有效去除集聚在池水表面脏污杂质,能满足将净化过的水送到游泳池的每个部位和从它的表面排除受污染较严重的表面水75%-80%的水量;
2、池底均匀布置给水口能满足池内水流均匀,防止出现涡流、短流和死水区等现象;
3、能均匀有效地使被净化处理的洁净水有序交换,更新池内尚未进行再次净化处理的水,提高池水净化处理效果;
4、保证不同水层、不同部位的池内水质(洁净度、消毒余量、PH值和水温等)均匀;
5、池底沉积污染物质极少。
因此,竞赛游泳池、训练游泳池、高档宾馆和俱乐部(会所)游泳池宜采用这种循环水流组织方式。游泳池建设的池岸宽一般出发台端不小于5米,其余池岸不小于3米。正式比赛池,出发台池岸宽不小于10米,其他岸宽不小于5米。国际也有25米游泳池的比赛。但这种循环方式建设费用高,管道施工安装和维护较困难。
1、池底给水口型:这种方式在我国目前采用比较普遍。
2、池底给水槽:在我国无采用实例。游泳池设备标准游泳池长50米,宽21米,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要求宽25米,另外还有长度只有一半即25米的游泳池称为短池。
3、池底端壁给水型:这种形式是从深水端靠近池底处的端壁上的给水口向池内进水,由浅水端溢水槽回水,可以适应浅水端游泳人数多、池水受污染较严重的状况,对于尽快去除池面漂浮污染杂质较有效。游泳池设备标准游泳池长50米,宽21米,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要求宽25米,另外还有长度只有一半即25米的游泳池称为短池。适宜短池(池长L≤25m)采用。这种形式在国内使用实例较少。
据资料介绍,在欧美有采用实例。
标签: